毛文龙害怕局势反复,建奴也怕会突然窜出来哪一路明军,毕竟他们在关内已经感受到了明军源源不断冒出来的恐怖。双方没有拖延,建奴答应了毛文龙的条件,双方交割物资,建奴北去,明军东返。

        得救的百姓恍如隔世,未得到释放的百姓哭声震天、撕心裂肺,更有甚者,父子兄弟分离,一步人间,一步地狱。太阳逐渐西去,落日的余晖将人影拉长。太阳下去了,人会害怕,是因为没有家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战后,京畿一片狼藉,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,而作为统治阶级一份子的朱由检却美美地睡了个好觉,这也是许多清流官员最看不惯皇帝的一个点: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又不是太平盛世,外有强敌,内有阉党,地方上还有贪官污吏、豪强劣绅虐民,你这个皇帝是怎么睡得着觉的?

        这让想鼓吹皇帝是圣天子的大臣们十分的为难,翻遍史书,哪怕是参照文、景帝,他们也没办法捏着鼻子说皇帝做得对,私德有亏、懒政、荒淫。不过往好了想,皇帝懒是懒了点,至少不是桀、纣之君。

        朱由检自然知道自己无法讨好所有人,很多官员看不惯他,很多百姓会记恨他、指责他,但他不会因此而内耗,因为一个关键的点在于:这些人的苦难并不是他造成的啊!

        天灾是他造成的吗?!建奴兵灾是他引来的吗?!这些灾难本来就会发生,并没有因为他而消失,也没有因为他而加剧。许多人总觉得自己没有做好,肯定能做的更好,就是这种思维将自己累死。

        已成之事不能重来,做错了就改,能够补救便补救,不因为往事而内耗,这就是孔子说的“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又有人说了,在其位不谋其政,尸位素餐,难道不该死吗?能力越大,责任越大!朱由检不觉得自己有多大的能耐,相比于他的脑子,其实他的壳子更值钱,他只要活着、活更久、吃好睡好、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的,就已经是对于这个国家最大的贡献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不重要,没有他很重要,他要是突然噶了,大明就会陷入四分五裂,这个国家、这个民族也进入了灭亡倒计时。他不是完美皇帝,但接任者未必会好。

        战后事繁杂,因为朝廷线程有限,做事当有先后,到底是巩固阵线、防止敌人反扑优先,还是安顿民生、灾后重建,亦或者核准战功、战后抚恤优先,就有得说道了,说到底还是钱闹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