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后两天,《曼谷邮报》在副刊上刊登着署名“独立观察员”的重磅分析,《台风阴影下的椰浆产业困局,行业洗牌在即》。
文章逻辑严密,数据详实,直指金象等南部大厂产能腰斩、成本飙升的致命伤,字字句句如同冰锥,狠狠刺入市场本已脆弱的神经。
更致命的是,新加坡《海峡时报》和港岛《信报》财经版几乎同步转载,国际性媒体的关注如同点燃引信的最后一颗火星。
在信息交流完全被动接收的年代,散户们根本没有能力分辨外界信息的真伪。
他们天然相信报纸、收音机、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报道。
恐慌,开始向曼谷交易所蔓延。
“陈生,抛盘开始放量了!1.18泰铢,1.16泰铢......散户绷不住了!”
谢建明声音压得很低,却难掩一丝激动,眼睛死死盯着不断交易板上不断被擦改的股价。
陈秉文点点头,对两位操盘手下令,“随时注意金象食品的股价,从现在开始,单笔单量控制在五万股以下,分多笔吃进。
注意控住单个账户的持仓量,不要超过5%。”
此刻,陈秉文到曼谷已经十天,针对金象食品的第一枪正式打响!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