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条繁华热闹的街道,名为四海街,里面店铺林立,买卖兴旺,取财源茂盛达三江,生意兴隆通四海之意。

        此街是玉州东南最大的一条街路,也是纯粹的商业街,赵家在这里有一间临街门脸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门脸是祖上传下,已经不知多少代,前朝大晋之时便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家就是凭借这么一副街边门面房屋,才没有遭受太多生计窘迫,一代代在玉州城内繁衍生息,哪怕乱世也没断了香火传继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门脸向来都是租出去的,祖训不叫后代人自己占用,言称只吃租子生活便好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赵家并无懒惰之辈,虽然房子出租能够温饱,但还是忙活了一些别的营生补充家用,只是不占这使这间门面房屋。

        到这一代,赵父没有在别处务工,而是春夏捕鱼卖果,秋冬伐薪烧炭,推着独轮木牛车于玉州城内沿街叫售。

        赵母则是接了些纺布刺绣的活计,在家内织造,平日也有不少收入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因为这么勤奋生存,有所积攒,所以才能供得一名学子,否则哪里能够负担得起读书人的巨大消耗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穷文富武,那是相对而言,真是穷途潦倒,生活贫困的话,文也是就不得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说笔墨纸砚这种日常消损,就是书籍都买不起,书乃贵重之物,每本都价值不菲,而就算借书来抄,那空白的书纸同样需要不少银钱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