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世纪的文化界绝不是一团和气,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态势。

        文人们在报纸上开喷,常有,且通常都很直白。

        将这种现象逐渐遏制住的,并不是互联网的崛起,而是经济体量的膨胀和行业本身的扩大。

        换言之,大家都有钱了,个个穿上新鞋,自然而然的开始惜身惜名,各种行业内部的明战就逐渐转化为暗战,行业高层也开始致力于维护表面上的和平与和谐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此刻,正处于混乱期的尾巴尖上,骂仗仍然很有强度。

        名门正派骂血刀弟子是含肩、卖锅贼,邪派高手骂官府专治蛮横,小流氓骂大流氓是臭流氓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比如今年4月份,于坚讽刺某位学院派诗人“在修辞的玻璃房里渍慰”,糊哪儿哪儿脏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样是今年,阳朔与金庸开片时,称金庸是“四大俗之首”,将武侠文学比作“成年人的精神伟哥”,引发了很大的风波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从未有哪个人,能够像方星河这样,酷嚓一下,写出来一大堆极具传播力的金句,一股脑迭到一个人脑门上,同时做到了酣畅淋漓、鞭辟入里、刀刀真伤又让大众津津乐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应刚一刊登,扁鹊就火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