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,批评方星河的文章远不止一篇两篇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他触犯了此时的大忌——威胁记者。

        没经历过90年代的孩子很难想象纸媒时代的第四权有多么骄横,他们同时掌握着采访权、发行权、传播权,最终形成了定性权。

        对发生的一切事与人进行定性,进而形成一种权威解读,以“我”为准绳。

        普通人没有渠道了解真相,也没有精力去查证细节,只能被动接收灌输,然后对执笔的文人们致以崇高的敬畏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造就了他们清贵又高上的地位,也养出了他们自诩为“使命感”实则极易刚愎的气性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,小小一个方星河,居然敢挑战我们的权威?

        反了天了!

        徐仁杰在所有抨击者中根本排不上号,只是因为特殊的身份,而成为“方星河不得人心”的又一力证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南都,另有扬子羊城等20余家全国性报纸跟进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发动了强大的影响力,采访了一个又一个名人,媒体界、教育界、文学界,皆因此事而闹得沸沸扬扬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