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不仅是门当户对的联姻,更是将淮西勋贵集团与储君紧密绑定。随后,又命常遇春的妻弟、悍将蓝玉等宿将时常出入东宫,名为辅佐,实则是在为太子培植军中势力,确保未来江山稳固。

        蓝玉曾公开表示“我与太子是骨肉至亲”,足见军功集团对朱标的支持。

        洪武十年(1377年)起,朱元璋命太子朱标参与监国理政,每日早朝,太子便坐镇文华殿,“日临群臣,听断诸司启事”,逐步熟悉行政流程。

        朱标参与政务期间,处理奏章井井有条,展现出务实与公允。他主张轻徭薄赋、发展生产。对此,朱元璋看在眼里,不仅不加干涉,反而放手让太子施为,给予了他极大的信任与决策空间。

        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,朱元璋动了迁都关中的念头,便派太子朱标亲赴陕西考察。

        朱标不辞辛劳,遍访州县,深入田间地头,与地方官吏、耆老、百姓细谈,既为迁都搜集第一手资料,也实地体察了西北民情,为日后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
        归来后,他呈上的详尽报告与独到见解,更让朱元璋龙颜大悦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后,朱元璋又多次委派朱标巡视各地,安抚军民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子所至之处,无不展现其仁厚宽和之风,加之其日渐显露的治国才干,朝野上下,无不交口称赞。文武百官视之为理想的未来君主,就连市井百姓,也传颂着这位储君的贤明,“完美太子”的声望,日益深入人心。

        【本章阅读完毕,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;http://www.dllingchao.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