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色匆匆的市民,不管是穿长衫马褂的先生、拎着菜篮的师奶,还是赶时间上班的打工仔,都被这和平时不一样的大标题、“禁地”的噱头吸引住了。
“咦?今天《大公报》这么大胆?敢说工人的事?”
“快!给我一份!北角的工厂,我弟弟就在那儿上班啊!”
“喂,麻烦,《文汇报》来一份!九龙寨城?不是说生人不能进吗?真有记者敢进去?”
“还有《香港商报》,他们头版好像说汇丰银行放贷偏帮财团的内幕……”
议论声一下子起来了。人们赶紧从口袋里掏出零钱抢购。
报童收钱递报的动作明显快了不少,脸上的兴奋和意外藏都藏不住。一份,两份……以这几份左派报纸为主的摊点前,人越聚越多,报纸眼看着就卖光了。
湾仔有名的陆羽茶室内,清晨喝茶聊天的喧闹这会儿到了顶点。
蒸汽腾腾的早茶香气里,夹杂着更响的读报声和议论声。
一位穿旧式西装的老先生费劲地戴上老花镜,捧着刚买到的《大公报》,指着北角女工的巨幅照片,声音都在抖: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